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920_300px;

史海寻津

来源:甘肃万华职业培训学校    作者:孙飞虎    时间:2017-9-30

初读《万历十五年》,犹如面湖而行,遥见对岸之斑驳,但顾左右不见舟楫。静心细品,犹柱础露于水面,虽需跨步跳跃,但终究是连贯前行,久读之,如入静室,有老翁絮絮,无辞藻粉饰之修辞,无佶屈聱牙之典故,声声入耳,历历在目。

一口气读完了第一章有四十页,之所以能一气读完,是因为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感,将明史及各种典籍中沉闷古板而又华丽不着边际的内容口语化,故事化。从时间、人物两大关键轴线贯穿为我们讲述一位潇湘老人的大历史观透视下的万历皇帝。

大多数人读史籍,犹扁舟入海,四顾无所依。主要是古籍晦涩难懂,史料考证艰难,而笔者经历了详细的考证后,打破了明史编年体格局下的写实风格,将史实故事化,尤其在叙述的过程中提醒读者注重细节,比如万历皇帝册封德妃郑氏为皇贵妃一事,作者评价是:“后来居上,本末倒置”。经过查询,原来万历的正宫皇后姓王,一直未生育。偏偏万历见色起意临时宠幸了一个宫女,却生了长子朱常洛。按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和“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继承法,长子朱常洛必须是太子。但由于对郑贵妃的宠爱,以及朱常洛的母亲出身卑微,万历迟迟不肯立朱常洛为太子。意在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万历这种不顾祖制的行径,遭到了多数正直大臣前仆后继、络绎不绝的批评。弃嫡立庶的闹剧上演了十五年,成为明史“国本之争”,成为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期间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神宗万历甚至荒废朝政以示抗议。但是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他不得已让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洵为福王。

按理说,天子万人之上,但是在祖制面前,也不能随心所欲,为此他进行了任性的抗争,却也为此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祸及福王(崇祯朝,福王以此死于闯逆),可见小事不小,任性不得。

第二件有感触张居正的盛极必衰。正史对于张居正评价基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是正面和积极的,但是作为饱读儒学经典学而优则仕的他,却未能把握好度量,虽然给了年青的万历皇帝巨大的帮助,但是却给万历皇帝太多的拘束,限制了权力的肆意。面对位置给予他的权力,张居正没有表现出自己是“依山造海、檐下乘凉”的低调,而是充分的使用了自己的权力,推行改革,招致病故后排山倒海一般的清算。按理说,从小就开始学习诗书礼易春秋的张居正,应该具备察觉和改变的能力的,或许是权欲熏心,猪油蒙心了吧。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读了第一章,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这句话诠释最到位的四个字“见微知著”,让我们继续去体会作者对这四个字的不断诠释,不断地以史为鉴,不断的强化内心去具备这种意识。

上篇:

下篇:

Copyrights © 201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陇ICP备1000127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354号
友情链接
icon
100_100px;